空调外机、水泵、干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声,虽不刺耳但穿透力强,像蚊子一样缠绕在耳畔,侵扰人的神经,被形象地称为“魔音”,学名叫低频噪音污染。随着伤人于无形的各类低频噪音源的增多,这类污染问题成为人们新的困扰——
“魔音”侵扰三年 居民精神恍惚
在南昌市青山湖畔居住小区湖东家园,本应享受午休的胡、陈两户人家却经常无法入睡。自从三年前楼下一干洗店开业后,午休对于他们已成奢望。
干扰来自楼底干洗店的干洗机。胡、陈两家住在湖东家园13栋2单元101、102室,与干洗店一层楼板之隔。胡先生说,干洗店内3台干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声能透墙而入,虽然不是很吵,但长时间在耳旁响着,让人心烦气躁。特别是这种声音还喜欢沿物体传递,只要把头靠着沙发或是枕头,那声响会变得更大,好像沙发、床也跟着在一起抖动。
记者来到胡、陈两家实地体验。尽管窗户、门都关得严严实实,但“嗡嗡”声却无处不在。陈先生说,楼下这干洗店生意不错,特别是冬、春两季,几乎每天都生意盈门,干洗机中午开是常事,生意好的时候干洗机白天晚上连轴转。“本来选青山湖旁的房子,就图个清静,但三年来却备受噪音的困扰,严重时家人失眠,精神恍惚,孩子更是打不起精神上课”。
陈先生告诉记者,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从网上获知,这种可怕的嗡嗡声是低频噪音污染。人若长期受其袭扰,容易头痛、失眠,使人的交感神经紧张,心动过速,血压升高,内分泌失调……顿感恐惧,于是开始了与物业的漫长交涉,但最终无果。
湖东家园物业管理中心张姓负责人说“我们多次与干洗店沟通,希望他们不要在中午、晚上开机,以免影响他人休息。但干洗店总是以有噪音检测合格证为由,拒绝物业的要求。我们无能为力。”
低于35分贝监管线 “慢性毒药”未受重视
干洗店所称的噪音检测合格证,是环保部门出具的噪音评估结果。根据相关规定,开在居民区的店都要做环保审批,其中噪音检测是重要内容。
南昌市环保局监督管理处相关人士说,干洗店的噪音检测合格证是前两年发的,根据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、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》等法规,我国执行的噪音标准长期只对A声级(人耳能清楚听到的声音)噪音进行限制和规范,即人们熟悉的分贝数,规定只要小于35分贝的声音都不属于噪音污染,而低频噪音的声响远低于这个上限,并不在监管范围内。
“相对于高分贝噪音的‘声声伤耳’,低频噪音就像‘慢性毒药’,伤人于无形。”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专家董慧教授说,“低频噪音可直接到达人的耳骨,引起噪音性耳鸣,使人听力下降。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,人容易患神经衰弱、失眠、头痛等各种神经官能症。同时,高血压、忧郁症等疾病都可能会随之而来。”
在南昌,大多数居民对低频噪声污染概念并不知晓。南昌市执法局环保大队负责人介绍,他们所接到的噪音投诉以居民区的喇叭叫卖、餐饮娱乐场所等为主,低频噪音污染方面,只有极少个案。
而在杭州、上海等发达地区城市,越来越多深受低频噪音污染之害的居民开始了维权之路。低频噪音污染也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。2008年10月1日,国家颁布的《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正式实施,首次将低频噪音污染纳入监管范围,在分贝测量基础上,增加了低频段(31.5Hz~500Hz)频谱评价。这意味着,长期困扰居民和执法单位的投诉、治理低频噪音污染,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得以解除。
监管设备到位 受害居民可维权
环保专家称,随着城市居民对各类电器的使用越来越多,低频噪音污染源有增多的趋势,如空调外机、电梯、干洗店、高楼里二次供水的水泵等。
由于法律及防范意识的缺位,城市对这些低频噪音污染基本是不设防的。低频噪音之所以有“魔音”的外号,在于它的穿透性。高频噪音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,能迅速衰减,但低频噪音却能沿物体穿墙透壁,直入人耳。人们现在对噪音的防范集中在高频领域,在这些噪音源上一般都设了防,像歌厅墙壁的吸音层、公路旁的隔音护栏等。但这些措施无法拦住低频噪音的传播。
这一切都将会得到改善。记者获悉,针对新颁布的低频噪音检测标准及检测要求,南昌市环保局引进了专业检测设备,开展了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。该局总工程师饶辉说,等质量监督部门完成了对设备的校验,新设备就可以上岗为市民服务。市民如有投诉,可拨打12369反映。
针对湖东家园胡、陈两家的困境,南昌市环保局有关人士称,等新设备完成校验之后将立即去现场检测,如属低频噪音污染范畴,会作出相应处理。